2025年6月20日,2024级休闲农业经营与管理专业学生在张艳梅、黄雅怡、黄鹏翔、陈永安四位老师的带队下,前往桂林灵川县大圩镇潮田河畔的东漓古村,开展《休闲农业导游实务》课程实习。此次实习以“知行合一”为导向,旨在进一步夯实自治区级休闲农业经营与管理专业教学资源库课程实践根基,为资源库注入鲜活的实践素材,推动专业教育与产业需求的深度融合,助力学生成长为兼具理论素养与实操能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东漓古村作为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的典型案例,其青砖黛瓦的建筑群落、蜿蜒曲折的石板路网,构建起沉浸式的传统乡村场景,为学生理解休闲农业中的“场景营造”提供了生动样本。作为集非遗技艺展示、农事体验、自然教育于一体的综合性休闲农业园区,这里涵盖打铁、木作榫卯等非遗手工艺体验,以及稻田游乐、溪流嬉戏等生态休闲项目,完美诠释了“农业+文化+旅游”的融合发展模式,为学生观察休闲农业产业链的构建与运营提供了绝佳平台。
实习过程中,学生们以“准从业者”的视角深度参与实践环节。一是在移动场景中开展导游讲解演练,并通过观摩职业导游的讲解逻辑、话术设计与互动技巧,系统学习休闲农业景区的导游服务规范;二是学生们围绕讲解词记忆方法、特殊问题应对策略、客群画像分析等问题主动与从业者交流,更延伸至行业薪酬体系、职业发展路径等现实维度,将课堂上的“服务理论”转化为可感知的“行业认知”;三是结合动植物、农事文化、民俗活动、建筑等主题进行元素挖掘与记录,培养学生从休闲农业场景中提炼文化内涵与体验价值的能力;四是返程后分享、互动、总结,进一步推动实践成果的转化,形成“实践—反思—提升”的闭环。通过此次实习,学生们不仅掌握了休闲农业导游服务的实操技巧,更深化了对“休闲农业是以农业为基础、以文化为灵魂、以旅游为载体”的认知,理解了如何在服务中传递农业价值、激活文化元素。
这种“沉浸式”实践体验,既为自治区级专业教学资源库补充了多元化的实践素材,也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提供了实践依据。未来,休闲农业经营与管理专业将持续以教学资源库建设为抓手,深化与优质休闲农业园区的合作,构建 “理论教学—实践锻炼—资源沉淀” 的良性循环,为乡村振兴战略培养更多既懂农业、又通文旅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推动休闲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

学生分组开展导游讲解实景演练

学生专注聆听景区导游的专业解说

学生开展丰富的非遗手工艺、民俗文化、农事文化等体验活动

学生返校后积极分享心得、畅谈体会、总结收获

休闲农业经营与管理专业全体学生合影
(图文/张艳梅,审核/覃燕菲、杨善云、林上海)